第十一章 漫画宇宙的初航(1 / 2)
1991年1月15日,曼谷湿热的季风掀动著天辰文化的展架,《星河战记》泰文版漫画在东南亚书展上泛著哑光封面。张德穿著亚麻衬衫,看著陈玲用粉笔在展板上绘製临时分镜——shirley杨戴著泰式佛牌,手持星河手机穿越湄南河上的高脚屋,手机背面的蚀刻標巧妙融入泰式纹。
“张先生,我们需要更本地化的改编。”泰国经销商颂猜摸著下巴,目光落在漫画中爆炸的寺庙场景,“曼谷的读者更喜欢佛陀元素,而不是古墓探险。”
张德递过星河手机的泰文版说明书,封面印著shirley杨合十的漫画形象:“我们已经准备了曼谷特別篇,”他指著分镜中手机信號化作佛经符文的画面,“每卖出一本漫画,就赠送星河手机的佛牌掛饰——由玉佛寺高僧开光。”
颂猜的眼睛亮起来,指尖划过说明书上的“天辰核心”泰文译名:“如果手机能播放佛经铃声,我们可以包下整个暹罗广场的gg位。”
展台下,老金的手下正在向当地黑帮展示星河手机的加密通话功能,袖口的新义安纹身与泰国纹身师的刺青在烈日下交错。“我们的信號能穿透唐人街的任何茶楼,”阿强用半生不熟的泰语比划著名,“就像shirley杨穿透古墓石壁。”
陈玲在后台修改分镜,將曼谷篇的反派设计成垄断通讯的暹罗巨蟒,最终被shirley杨用佛牌信號击败。“这样既符合当地神话,又突出手机的信號优势。”她向泰国漫画家解释,笔尖在画纸上游走,“科技在漫画里,也要入乡隨俗。”
中午的签约仪式上,颂猜握著张德的手,手腕上的星河佛牌掛饰叮噹作响:“我们用榴槤园作抵押,预购十万册漫画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曼谷的华人商会需要可靠的通讯设备,就像你们需要漫画读者。”
香港那边,叶玉卿的tvb访谈正在改变本地市场。“yuki的角色教会我很多电子知识,”她晃著星河2號手机,外壳上的樱图案与“天辰核心”蚀刻標相得益彰,“现在我能自己更换手机电容,就像换口红一样简单。”
节目播出后,旺角电子铺的漫画增刊被抢购一空,连带著星河手机的预订量激增30%。陈玲接到无数读者来信,询问yuki的原型是否真的会说日语——山田工程师趁机提出让叶玉卿赴日参加动漫展,费用由松下全额承担。
“他们想把yuki打造成科技萌娘,”叶玉卿在越洋电话里笑道,“大阪的宅男们已经开始cosplay我的配音角色,连老金的侄子都买了十套漫画。”
深圳宝安的仓库里,工人们正在给漫画打包,每个纸箱印著“星河科技·天辰文化”的联合logo。“泰国的关税政策变了,”深圳厂长指著新到的报关单,“但老金在芭提雅的码头有熟人,能走橡胶运输的绿色通道。”
张德盯著仓库角落的佛牌掛饰,忽然想起颂猜的话:“曼谷的华人黑帮用我们的手机协调货物,就像漫画里的探险队用信號互相联络。”他在供应链流程图上画下新节点——黑帮渠道不再是灰色地带,而是文化输出的隱秘通道。
傍晚的庆功宴上,陈玲收到香港传来的加急传真——范冰冰的母亲正式提交了女儿的艺人申请表,附带一张九岁女孩穿著旗袍的照片,简歷上的出生日期赫然写著“1986年”。“她妈妈说,冰冰已经能背下yuki的全部台词,”陈玲皱眉,“但年龄造假太明显了。”
张德看著照片中早熟的小女孩,重生记忆里的坎城红毯与眼前的曼谷夜市重叠:“收下吧,”他在申请表上签字,“给她安排漫画展的童星嘉宾,就说yuki的妹妹需要代言人。”
深夜的曼谷酒店,张德对著光膜查看属性面板:
力量:9.2(深圳仓库搬卸训练)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