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团队初步组建(2 / 2)

深夜加班时,林晓琳突然递来创可贴:“你的手指又磨破了。”他低头看见食指的倒刺,是白天调试电路板时被元件划伤的。她的指尖捏住他的手指,动作比焊接精密元件更轻柔,创可贴的薄荷味盖过了焊锡的焦香。“谢谢,”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发颤,“其实不用这么麻烦。”她抬头时,睫毛几乎要碰到他的鼻尖:“团队成员的健康,也是我的kpi。”

月底的庆功宴上,林晓琳穿了件黑色露肩礼服,吊坠在锁骨下方投出小阴影。陈志强抱著“季度技术之星”的奖盃,醉醺醺地说:“晓琳,你那套客户分级系统,比我的电路板还精密。”她笑著举杯,红酒在灯光下像流动的焊锡:“还不是靠志强的计算器爭气,经销商说泰国学生把它当考试护身符。”

散场时,她突然拉住他的手腕:“去看夜景吧。”星光大道的灯光映在她眼里,比计算器的led屏更璀璨。“知道我为什么选你吗?”她望著海面的游轮,“不是因为订单,是你在车间改电路板时的眼神——像我父亲当年修收音机的样子。”海风掀起她的髮丝,掠过他的嘴唇:“还有,你制定考核表时,连清洁工的排班都考虑到了。”

他突然转身,抓住她的手,掌心的老茧擦过她的指甲:“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你,”声音比焊枪的电流更颤抖,“在电脑城第一次见面,你的高跟鞋和计算器的稜角一样锋利。”她的瞳孔在路灯下收缩,像计算器开机时的显示屏:“我也注意到你,”指尖划过他衬衫的第二颗纽扣,“你调整领带的方式,和我父亲当年一模一样。”

海浪拍打著防波堤,远处的渡轮鸣笛而过。他低头吻住她时,尝到了她唇上的茶香,比任何绩效考核带来的成就感都更让他战慄。她的手环住他的腰,指尖触到后颈的旧疤——那是1990年在九龙城寨被混混划伤的,此刻却像被焊枪烙下的印记,成为他生命里最温暖的焊点。

凌晨四点,办公室的落地窗外泛起鱼肚白。张德望著熟睡的林晓琳,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,像极了电路板上的元件布局。桌上的绩效考核表被夜风吹开,“团队协作训练”的条目下,面板的蓝光悄然闪烁:“耐力+7”。他摸了摸她的头髮,比焊锡丝更柔软,比计算器的塑料外壳更温暖。

陈志强的电话在此时响起,带著工科生的不解:“老板,晓琳怎么没接电话?泰国经销商催著要技术参数。”张德看著床上翻动的身影,突然笑了:“她昨晚加班太晚,我替她接。”窗外,第一缕阳光掠过“星河电子”的铜牌,他知道,这个早晨之后,团队將不再只是技术与销售的组合,而是像电路板上的元件般,通过看不见的焊点,连成更紧密的整体。

林晓琳翻了个身,露出脚踝的痣,像极了他设计的电路板上的接地符號。他突然明白,所谓团队,所谓欲望,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——就像计算器的每个元件,只有在正確的位置上,与其他元件协同运作,才能让整个系统焕发生机。而此刻,掌心的温度,眼前的身影,让他確信,所有的努力,所有的执著,都將在这片潮湿的土地上,生长出最坚实的根基。

当晨光完全笼罩办公室时,林晓琳已经披上外套,红色指甲油在键盘上敲出急促的节奏:“泰国那边,我们可以主推太阳能款,雨季续航是卖点。”她转头时,阳光穿过她的髮丝,在计算器原型机上投出七彩光斑,“志强说新的esd保护方案能让故障率降3%,刚好写进给经销商的技术白皮书。”

张德看著她,突然想起昨夜她在便利店说的话:“欲望是藏不住的,就像计算器的电池,总要找个出口释放能量。”此刻,他终於明白,所谓团队初步组建,从来都不只是制度与考核的堆砌,而是每个成员带著各自的温度与执著,在电路板般的人生里,找到属於自己的焊点,最终连成一片璀璨的星河。

窗外,香港的早高峰已经开始,车流声混著电子厂的机器轰鸣。张德摸了摸口袋里的初代计算器,外壳上的划痕在阳光下清晰可见,却比任何新品都更让他安心。因为他知道,在这个充满欲望的城市里,只要像焊接元件般专注,像调试电路般耐心,终有一天,所有的焊点都会发光,所有的欲望都会找到属於自己的迴路,让星河电子,在科技的浪潮中,成为永不断电的灯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