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 章 统一世界货幣的野心(1 / 2)

1993年的暗网破冰:张德的星幣战爭

暗网bbs上的神秘帖子

1993年3月,深圳华强北的春雨敲打著星河科技的铁皮屋顶。张德盯著“黑客之眼”bbs的绿色字符,最新帖子標题闪烁著红光:“寻找无跡可寻的交易货幣——致所有在阴影中行走的人”。发帖人id是“黑手套”,正是三个月前试图篡改帐本的黑客。

“他们需要一种比美元更匿名的货幣。”张德揉了揉手腕上的旧錶链,链扣处0.3mm的间隙硌著皮肤。他想起上周截获的暗网对话,走私犯们抱怨美元交易被银行追踪,毒品、电子元件的黑市交易急需更安全的支付方式。

“把星幣包装成『不可追踪的电子黄金』。”张德在白板上画下三个圈:匿名性、分布式、物理锚定。他知道,暗网用户最担心两点:交易被追踪,货幣被篡改。而星幣的软盘区块链,正好能解决这两个问题——每个节点都是独立的帐本,私钥藏在电子表的钢印里,连他自己都无法追踪交易。

走私线上的节点播种

要让暗网接受星幣,首先得让节点渗透进暗网的核心地带。张德找到新义安的李哥,对方的走私船每周往返香港、曼谷、高雄,正好可以充当“移动节点”。

“把康柏电脑塞进电子表包装箱,隨货物运输。”张德演示著如何將节点程序刻在软盘上,“每个船员都是临时节点,到港后把软盘插入当地网吧的电脑,连入暗网论坛发布节点地址。”

第一艘播种船在3月15日启航,货舱里藏著5台改装的ibmthinkpad220,硬碟里存著星幣客户端和100个初始区块。李哥的手下阿强在香港旺角的“飞鱼网吧”插入软盘,屏幕上跳出绿色文字:“星幣节点已启动,接受1993xh开头的地址连接”。

暗网论坛炸开了锅。有人怀疑是陷阱,有人试著连接节点,发现真的能生成匿名地址——就像在黑市交易时用假名,星幣地址没有任何个人信息,只有一串乱码。

蚀刻机的匿名魔法:私钥即钢印

暗网用户最担心的是“私钥泄露”,张德想出了更绝的办法:將私钥嵌入电子表的钢印编號。每只走私的樱款电子表,表背的“ljx-001”钢印其实是公钥的前6位,完整的私钥则藏在表链的0.3mm间隙里——那里卡著一张微型软盘碎片,存著128位的密钥数据。

“买表即开户,戴表即持有。”张德让工厂在钢印蚀刻时,故意留下肉眼难辨的划痕,这些划痕的排列组合就是私钥的物理载体。暗网用户收到电子表后,用放大镜扫描表链间隙,就能读取软盘碎片上的私钥,无需联网生成,彻底避免了网络窃取。

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曼谷的电子元件走私商老陈。他戴著樱表走进暗网聊天室,发送交易请求:“用100星幣买50片intel486晶片,地址:xh1993abcdef”。张德的节点收到后,自动匹配表链里的私钥签名,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个人信息泄露。

拨號线上的暗网集市

1993年的暗网交易像地下党传情报,张德设计了“三步匿名法”:

1.地址生成:用户用蚀刻机生成隨机地址,就像在黑市用暗號,地址与真实身份无关;

2.软盘中转:交易数据刻在软盘上,通过走私船、快递包裹传递,避免网络直接传输;

3.多节点盲签:三个隨机节点验证交易,只確认“钱是你的”,不记录“你是谁”。

记住我们101看书网

香港的“深水埗暗市”成为第一个试点。走私犯们带著电子表聚集在破旧的茶楼,用软盘交换交易数据。有人掏出软盘插入桌上的公用电脑,屏幕显示:“节点已收到xh1993-23號区块,交易有效”。

“就像用银元换鸦片,现在用星幣换晶片。”老陈摸著表链笑,他刚用50星幣买到了市面上断货的显卡。暗市的摊主们发现,星幣交易比美元快三倍,还不怕警察追踪——因为所有交易记录都分散在走私船上的软盘里,没有中心帐本可查。

黑客攻防:用软盘反追踪

黑手套的反击来得很快。5月的一个雨夜,暗网论坛突然出现大量假节点,试图骗取用户私钥。张德早有准备:每个节点程序都藏著“陷阱区块”,假交易的金额如果是1000星幣整数倍,就会触发自毁程序。

“他们以为我们用数字签名,其实我们用的是物理签名。”张德指著蚀刻机正在生產的电子表,每只表链的私钥碎片都有独一无二的划痕,就像每个人的指纹。当黑手套的程序试图偽造签名时,节点会自动对比钢印划痕,就像验钞机检查水印。

更绝的是“软盘诱饵”:张德故意在暗网泄露过时的节点程序,里面藏著假私钥。黑客兴奋地“偷走”后,发现这些私钥对应的星幣地址都是空的,而真正的节点藏在走私船的电子表堆里,隨货物在海上漂流,根本无法定位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