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星河產品矩阵与商战衝突(2 / 2)

盒盖上的莲图案由5000个雷射鵰刻的指纹纹路组成,每个纹路对应她1983年的一枚指纹拓印。

“这是早期生物识別技术的实验样本。”她轻声说,打开盒盖,內部的丝绒衬垫上躺著星河初代手机原型机,机身侧面的音频接口已被胶带封存。

下午两点十五分,全智贤(13岁)在釜山防空洞內,保鏢队长展示著星河急救包。

消毒片、止血粉、微型手电筒一应俱全,最底层是枚银色的星河定位徽章。

队长按下徽章顶部的莲按钮,內置的无线电定位模块开始闪烁——1994年的民用定位技术基於基站三角测量,误差约500米,覆盖范围仅限城市中心。

“袭击者用的是仿冒的星河无人机。”保鏢队长展示著残骸碎片,塑料外壳上的莲標誌边缘粗糙,“真正的星河產品採用数控工具机加工,误差不超过0.01毫米。”

碎片內侧还粘著不明黏液,经检测是珊瑚虫与工业胶水的混合物——洛克菲勒財团试图用生物材料掩盖仿造痕跡。

深夜十一点零三分,珊瑚礁群的星河水下灯突然集体亮起。这些直径20cm的球形灯具嵌在珊瑚丛中,每个灯罩都经过光学设计,能將光线折射为扇形光束。

谢尔盖在第75章已提前布置的稜镜阵列开始运作,灯光闪烁的摩斯密码与联合国舰队的探照灯形成对话,传输速率仅10bps,却是1994年最先进的可见光通信实验。

凌晨三点整,张德启动星河工业机器人。这款高2米的机械臂覆盖著防滑涂层,手掌內置压力传感器,能精准抓取0.1克的微雕零件。

它缓缓举起星河密码箱,箱盖上的机械锁咔嗒作响——那是用克格勃m-101密码机改造的加密设备,需要同时插入三枚指纹密钥才能开启。

“警告:系统过载。”机器人突然发出警报,手臂关节处的散热孔冒出青烟。

张德想起第76章实验室恆温22c的环境,这款原型机的鋰电池从未经过低温测试——1994年的星河科技,终究在极端气候性能上栽了跟头。

晨光照亮北冰洋时,星河科技的应急船队抵达。货箱里装满星河加热毯,採用碳纤维电阻加热技术,內置温控模块可在-30c环境中保持40c恆温。

张德看著船员分发物资,注意到加热毯的电源接口——那是与初代生物识別锁相同的圆形插孔,仿佛在提醒旧技术的余温尚未完全消散。

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休会,俄罗斯代表要求採购星河破冰设备;

暗网开始叫卖星河生物识別锁破解教程,附带偽造的莲徽標贴纸;

工藤静香以“星河徽標设计评审”身份出席东京发布会,展示新一代莲浮雕手稿;

全智贤腕间的定位徽章突然收到陌生信號,频率与1974年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