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星河產品矩阵与商战衝突(1 / 2)
第77章星河產品矩阵与商战衝突
北极圈,北纬69°15′,东经32°45′,1994年11月27日。
破冰船“红星號”甲板上,张德握著刚下线的星河3號鋰电池,金属外壳在掌心泛著冷光。
这款直径18mm、长度63mm的圆柱形电池专为破冰设备设计,比索尼1991年发布的18650型鋰电池缩短2mm,外壳刻著工藤静香设计的莲浮雕——既是品牌標识,也是防偽標记。
“谢尔盖,把电池装进液压桩机。”张德將电池插入设备接口,力量38让他轻鬆压合卡扣,“测试-30c环境下的放电效率。”
敏捷43让他注意到电池指示灯的轻微闪烁,视网膜自动计算出当前电压:3.6v,比標准值高0.1v。
液压桩机轰鸣著刺入冰层,钻头喷出的热气融化冰面,露出锈跡斑斑的初代生物识別锁残片。
那是1993年试產的样品,椭圆机身布满珊瑚虫侵蚀的凹痕,顶部的早期音频接口已被海藻堵塞。
张德皱眉——这款曾標榜“多模態识別”的產品,终究败给了北极的极寒气候。
东京,洛克菲勒財团地下实验室。
亨利·史密斯举起仿星河无人机遥控器,橡胶按键上的莲图案边缘模糊。“中国工厂的仿造速度太快了。”
他將遥控器摔在桌上,露出內部杂乱的电路板,“但他们永远仿不出星河飞影2代无人机的稳定性。”
屏幕上,三架仿製品在模擬颱风中失控坠落,而真正的星河飞影2代正在进行抗12级颱风测试,碳纤维螺旋桨切割气流的声音如同蜂鸣。
“看看这个。”技术员递来拆解的星河儿童定位手錶,錶带內侧的光学指纹模块闪著红光,“全智贤代言的这款產品,內置无线电三角定位晶片,覆盖港岛及周边50公里。”
手錶屏幕上还残留著未发送的摩斯密码——那是全智贤在绑架事件中通过按键灯光打出的求救信號。
上午十点,联合国安理会特別会议。
中国代表展示著星河太阳能充电器的检测报告:“这款1994年量產的產品,採用非晶硅薄膜技术,充电效率比美国同类產品高30%。”
他点击遥控器,全息投影中展开星河岛建筑群:漂浮式光伏电站覆盖整个泻湖,白天为实验室供电,夜晚储存的电能將珊瑚礁群照亮成紫色星海。
“所谓『军事设施』,不过是民用科技的正常应用。”张德在北极圈通过卫星直播发言,魅力51让他的声音充满感染力,“我们甚至为岛上的灯塔配备了星河应急手电筒,防水深度达50米,续航长达72小时。”
画面切换到灯塔內部,铝合金手电筒整齐排列,尾部的莲徽標在应急灯下泛著银光。
“列寧格勒號”潜艇仓库內,工藤静香(24岁)抚摸著星河微雕首饰盒的象牙面板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