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比美军先进15年的战斗(1 / 2)
1994年1月14日凌晨2点55分,红磡工业区的铁皮隔间里,明达黑客的食指在康柏486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个句號。机械键盘的咔嗒声混著窗外的雨声,腕间的卡西欧电子表泛著幽蓝的光,crt屏幕上“黑客之眼”bbs的绿色字符跳动著,三重加密指令如病毒般潜入暗网——第一层是1989年某场活动录像带里镁光灯的闪烁节奏,第二层是某部影片拷贝的第13帧划痕,第三层,是用base64编码的“张德”。他不知道,五百公里外的星河总部,一场精密的捕猎早已拉开序幕。
星河总部的铁皮屋顶下,实习生小陈正对著一摞录像带打哈欠,铅笔尖停在一本1991年的旧笔记本第37处修改旁。突然,红色警报灯开始旋转,发出1987年从日本进口的机械式蜂鸣,惊飞了停在铁皮文件柜上的飞蛾。她手忙脚乱地扯掉耳机,暗网论坛的俄语对话已通过tdk磁带传入坐標纸。
“第17次了!”小陈的铅笔在纸上划出歪斜的红线,某个音节的波形与资料库中存储的样本重叠率超过80%。她盯著坐標纸上的共振峰,突然想起上个月技术培训时李叔说的:“异常频率是咱们的第一道防线。”抓起红色对讲机时,搪瓷茶杯被碰倒,褐色茶水在铁皮桌面上蜿蜒,像一条紧急的信號河。“a区异常!重复,a区异常!”她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遍整个总部,铁皮屋顶的扬声器发出“滋啦”的电流声。
与此同时,新界码头的值班室里,王师傅正在用袖口擦拭指针式压力表。180kg/cm2的压力脉衝让錶盘玻璃微微震颤,他的目光落在牛皮笔记本上的简笔画——1993年某次事故的液压波动图,此刻正通过继电器电路,让铁钉在铁皮地图上“叮叮”標出吊车位置。
铁钉撞击的声音像在敲打架子鼓,惊得他手中的扳手掉在地上:“和三年前一模一样的波动……”对讲机里传来小陈的警报,他迅速抓起电话,却发现机械装置已自动完成定位。
张德的摩托罗拉8900x在裤兜震动,寻呼信息显示“速至监控室”。他踩著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楼,铁皮门推开时带出浓重的油墨味——技术员们刚列印的码头平面图铺在长桌上,標准步幅数据用红笔標在边角。
16台jvc录像机在铁皮柜里“滋滋”转动,3台屏幕上,三个穿工装的男人正拖著异常步幅走动,膝盖弯曲角度比正常参数多出5度。“步幅偏差超过0.5cm!”戴老镜的李叔用圆规在35mm胶片上测量,笔尖划过的痕跡被投影仪投在铁皮墙上,三个放大的影子像笨拙的巨人,脚踝处的热成像蓝点格外醒目。
“启动无人机编队。”张德对著对讲机沉声说道,声音里带著不容置疑的冷静。仓库屋顶的铁皮门“咣当”打开,4架改装过的遥控直升机嗡嗡升起,机翼上的定製贴纸在探照灯下闪烁。飞手阿强和阿杰趴在有机玻璃操作板前,按照预设的27度角扩散轨跡调整摇杆,每架直升机的间距严格保持3.2米。
八台unimation机器人发出液压系统的轰鸣,机械臂末端的保护套轻轻颤动。操控员阿辉盯著热成像仪,三个34.5c的蓝色热源在屏幕上跳动。他转动旋钮,机器人的机械臂发出“嘎嘎”的调整声,握力閾值通过弹簧调节至87kg——这个参数来自1990年的抗脱落测试,由三名工程师用游標卡尺测量得出。
杀手的枪口刚对准张德的眉心,货柜门锁就在“咔嚓”声中碎成金属渣。他的手掌如铁钳般收紧,180kg的握力让指节发白——这是多年在码头搬货练出的蛮力。“老陈!加压到200kg!”他的吼声混著对讲机的电流声,值班员老陈在值班室疯狂转动旋钮,货柜门的钢筋发出“吱呀”的抗议,金属门板的抗压閾值在机械装置的带动下迅速提升。
“俯衝!干扰呼吸频率!”阿强在屋顶大喊,10架遥控直升机如离弦之箭冲向狙击镜。螺旋桨的噪音与音箱里的85hz蜂鸣声交织,那是工程师从医院拷贝的心率磁带。杀手的呼吸节奏果然乱了,第一颗子弹“嗖”地擦过张德耳际,在货柜上留下焦黑的印记,离眉心只差0.8cm。
“抓脚踝,放麻醉!”张德侧身露出左肩旧疤,两道机械臂精准扣住杀手踝关节,0.3%浓度的麻醉气体从喷嘴喷出,在月光下形成淡淡白雾。
气体的味道像医院的消毒水,杀手的眼皮立刻开始打架,膝盖“扑通”跪地。
张德趁机衝上前,膝盖顶住对方后腰——这个动作来自反覆练习的警匪片桥段,每帧画面都刻在脑子里。
“趴在地上!”他的怒吼让杀手浑身战慄,手腕上的旧手錶链轻轻晃荡,表扣处0.3mm的鬆动间隙,是与安保队约定的信號接口,此刻正隨著呼吸节奏微微颤动。
第三个杀手的军刀带著破风声袭来,刀刃上的反光在夜色中闪烁。他侧身躲过,手臂肌肉紧绷如钢铁,二头肌在衬衫下鼓起,旧伤疤隨著动作牵扯出一道红痕。余光扫到脚边的油渍桶,他脚尖一挑,铁桶“咣当”滚出弧线,火星在黑夜中闪烁,正好封死杀手的退路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