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比美军先进15年的战斗(2 / 2)
监控室里,阿芳阿姨戴著耳机,將杀手战术手錶的摩尔斯电码录在磁带上。她跟著“滴滴”声在信纸上画点线,突然惊呼:“是俄语!他们在呼叫支援!”张德接过纸条,借著应急灯的光,用三角板画出坐標——红磡某仓库,正是三年前查获走私货物的窝点。“增强机械臂张力!”他对著对讲机大喊,声音里带著不容延误的紧迫。
阿辉在机器人操控室迅速调整弹簧,机械臂发出“嘎嘎”的承重声,握力从87kg提升至110kg。当机器人扣住杀手肘关节时,金属碰撞声如警钟长鸣,杀手的军刀“噹啷”落地,在铁皮地面溅出火。张德趁机衝上前,手掌像铁钳一样扣住杀手手腕,指腹按在对方橈动脉上,感受著剧烈的跳动——这是在码头打架时练出的锁腕技巧,能在0.5秒內让对手失去反抗力。
明达的工程师在天台架设的干扰设备如铁柜般矗立,柴油发电机的噪音盖过雨声,排出的废气在夜空中形成灰色烟雾。张德站在探照灯下,故意將肩膀倾斜30度,旧疤的影子在墙面膨胀成巨兽形状,杀手们的枪口不自觉偏移,瞳孔在夜视仪后骤缩。他抓住机会,冲向最近的敌人,靴底与铁皮地面摩擦出刺耳的响声。
“切断消防水阀!”他的指令通过对讲机传到值班室,王师傅迅速扳动阀门,消防水带的水流如暴雨般倾泻。杀手们的战术服瞬间湿透,材质在潮湿中强度下降30%,动作比平时慢了半拍,军刀的劈砍轨跡变得迟缓。张德抓住对方手腕,借力旋身,將杀手的手臂反扣在背后,关节错位的声音在雨幕中格外清晰。
最后一个杀手转身欲逃,张德手腕一抖,旧手錶链如皮鞭般甩出,“啪”地抽在对方后颈。对方吃痛跪地,他趁机拎起杀手后领,手臂肌肉紧绷如钢筋——130kg的峰值力量,让杀手双脚离地乱踢,却挣脱不得。雨水顺著他的下頜滴落,混著额头的汗水,滴在杀手战术服的標誌上,將黑色油墨渐渐冲淡。
战斗结束的哨声在码头响起,飞手们在屋顶吹起口哨,机器人操控室传来阿辉的欢呼声。技术员们打著手电筒,在货柜区仔细勘察:
李叔蹲在地上,用捲尺测量杀手的步幅,牛皮纸上画下115度膝关节弯曲的標记,旁边標註著技术参数。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,与远处海浪拍打码头的声音交织,成为这场战斗的余韵。工程师们围在压力表旁,將433mhz干扰频率记在白板上,计划在无人机电路板刻蚀铜箔进行屏蔽,旁边画著螺旋桨的简笔画,每个叶片上都標著抗干扰参数。
张德坐在值班室的木椅上,看著实习生小陈將杀手声纹录在新磁带,封皮写下“黑手套二號”,准备存入防火保险柜。他摸了摸手腕上的旧手錶,表链的0.3mm间隙里卡著一丝金属碎屑——那是捏碎门锁时留下的。这个1991年的工艺缺陷,如今成了连接人和机器的关键接口。
当警方的衝锋车抵达时,码头只剩被萤光粉末標记的敌人,而星河总部的铁皮屋里,一场无声的进化正在进行:
生物特徵组將杀手的步態数据手绘在坐標纸上,这些数据將成为改良產品的关键参数;工业物联网组將起重机的液压波动数据录入继电器电路,未来任何异常压力脉衝都会触发三级警报;暗网监测组將“黑手套”的声纹特徵製成模板,下次他们在暗网发言时,声纹比对系统会自动识別。
张德望向窗外,晨光中的码头渐渐甦醒,起重机开始作业,无人机在屋顶充电,机器人被推回仓库。他知道,这场战斗的每个细节都將反,都將转化为下一代產品的研发参数。就像1990年的走私数据成为防偽密钥,这次的刺杀事件,会成为核心训练样本。
手腕上的旧手錶滴滴答答走著,张德望向监控室,小陈正在整理录像带,阿芳阿姨在翻译最后一段俄语,王师傅对著压力表点头微笑——这才是最坚固的防线,是无数个细节,是每个部门如齿轮般的精密配合,编织成的天罗地网。
远处,明达的標誌在晨雾中若隱若现,而星河总部的铁皮屋顶上,无人机正在归位,晨光为它们镀上一层金边。
这是1994年的新界码头,没有量子加密,没有ai算法,只有一群用心的人,用最朴实的智慧,打贏了这场属於数据江湖的秘密战斗。每个看似普通的参数,每个工业设备的波动,都在这场战斗中化作杀人代码,守护著属於他们的商业帝国。
而这套系统比美军先进15年。